如果真的熱愛貓狗,就幫它們生存下去



昨天的評論,咱們聊養狗的問題,今天繼續這個話題。貓狗分兩種,一種是有主人的那種,另一種則gps車輛監控系統是流浪的貓狗。對人們來說,其實後一種的威脅更大。

最近,西安一名32歲女子被狗咬傷,旋即感染狂犬病去世。悲劇發生之後,西安的市政部門冒著酷暑,全城打狗。無獨有偶,上海的姚先生被小區寵物犬咬傷手背,也不幸去世,據說上海也展開瞭流浪狗治理工作。據報道,全球每年大約有6萬人死於狂犬病,中國每年都有幾千人因狂犬病而死,人數僅次於印度。

流浪貓狗對市民來說,是存在安全風險的。狗傷人就不用說瞭,這些到處亂串的小動物還給司機在高速公路和夜間行車帶來極大隱患,出租車司機們就把橫穿馬路的貓稱作“攔路虎”。而且因為缺乏人類的照顧,大多數流浪貓狗都帶有疾病,比如跳蚤、真菌癬,而有些疾病是可以傳染給人類的。另外還有一件事很嚇人,就是在城市生活的流浪貓狗,因為沒有瞭天敵,所以不斷繁殖,種群不斷擴大,同時也就把上述的隱患擴大瞭。

但治理流浪貓狗的工作卻不好展開,像這次西安和上海能夠集中整治,還是因為出瞭人命瞭。如果在平時以預防為目的進行這樣的治理工作,那可能就會遭受很強烈的輿論反彈。反彈自然來自愛狗人士和愛貓人士。他們的邏輯很簡單,如果這隻狗咬傷瞭人,那把它捕殺可以理解,但那些沒有傷害人類的無辜貓狗,憑什麼要被趕盡殺絕呢?

我覺得這種質疑有兩點需要商榷的地方。貓狗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不僅僅來自於直接傷人,它們的吠叫、隨地便溺和可能帶來的疾病都是傷害,所以不能簡單地說沒有傷人就是無辜的。而另一個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於,人們對貓狗的感情投射,直接把它們的生存權上升到可以和人類相提並論的地位瞭。主觀上,我們可以認為貓狗是人類的朋友,叫它們喵星人、汪星人,稱自己是鏟屎官,這都沒問題,但客觀上,動物終究和人類是不平等的。

在經濟學者陳興傑看來:貓狗在人類社會隻有兩種地位:財產和無主物。如果是私人養狗咬人,狗造成的一切侵權責任,都由主人承擔。作為流浪狗,既然無主,它們也就是人類面臨自然的一部分。這是無法用是非曲直來衡量的,唯一的法則是必要性。如果它們無傷大雅,就像城市廣場鴿,沒人和它們過不去,甚至還有人喜歡。一旦無主動物對人類形成威脅,將其撲殺,隻是人類的自我保護。

學者的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好像太沒有人情味瞭。真要是把流浪貓狗一律撲殺,也真是有些殘忍。那麼有什麼辦法能夠“不負如來不負卿”呢?還是有的。在那些養狗養貓文化源遠流長的歐美國傢,已經形成瞭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比方說,在美國影視作品裡,我們經常會看到有政府資助的公司在街上捕捉流浪貓狗,當然他們往往以反派角色出現。這些流浪貓狗被抓到之後並不會馬上處死,而是在流浪動物收容所裡安車隊監控系統置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如果有愛心人士把它們給領養走瞭,那麼它們的命運就轉變瞭。而如果最後也沒人領養,它們將被執行安樂死。我覺得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解決瞭流浪貓狗的泛濫問題,同時也給愛心人士一個“最後營救”的機會,如果愛心人士自己不行動,那麼他們也就沒理由抱怨政府處理小動物瞭。

流浪貓狗的另一物流車隊管理系統個問題就是繁殖問題。流浪貓狗有兩種,一種是被主人遺棄或丟失的,另一種則是野生的。前一種在人類傢庭中生活過,受過一定的訓練,也比較健康,對人的危害相對較小,而後一種則危害比較大。所以解決流浪貓狗的繁殖問題也是個大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歐美國傢往往是由社會慈善組織幫忙解決的。




看藝術傢邦邦的文章介紹:在國外,很多小動物組織會免費提供流浪動物的疫苗和絕育服務,術語叫TNR(抓捕,絕育,放歸)。手術後醫生會對它們進行剪耳,方便告知日後的收養者此貓已經絕育。以絕育代替捕殺,減少瞭它們快速繁殖的後患,也給它們留下一點生存空間。在國內,這幾年也有這樣的組織自發出現,隻是據說目前將流浪動物主動送來的人並不多。

貓貓狗狗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瞭上萬年,感情不可謂不深。 但問題是小動物不可避免地會和人類生活發生沖突,那麼用邦邦的話說,在動物權和人權之間,我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人權。而如果人們不忍心就這樣滅殺它們,那就去主動承擔起幫它們生存下去的成本。無論是領養它們或是為它們做絕育手術,都可以改變它們命運的同時改善我們的生活。真正熱愛貓狗,就別光說不練。

本報評論員牛角



(原標題:如果真的熱愛貓狗,就幫它們生存下去)



本文來源:華商網-新文化報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錄華商網(http://www.hsw.cn)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arrow
arrow

    wom640ie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